查看原文
其他

三百余名移植患者“回娘家” 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

倪娜 董菊 梦芸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一附院官微 2021-08-21

12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曾在我院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的300余名患者一起回到了“娘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肝脏移植中心王学浩院士、院长唐金海教授以及肝脏移植中心张峰教授、李相成教授、孔连宝教授等医护团队和广大患友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



王学浩院士在致辞中介绍,我院肝移植中心自1995年完成大陆首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至今,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以活体肝移植为技术特色的,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肝脏移植中心,完成国内肝移植多项开创性工作。


王学浩院士向大家介绍肝移植现状


同时他们把此项技术向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先后帮助上海、天津、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市完成该地区的首例活体肝移植。截止目前,我院肝脏移植中心已累计完成各种术式肝移植1000余例,其中活体肝移植占移植总数的15%,疗效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至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通过D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完成了130例肝移植,仅2016年就完成了60余例DCD肝脏移植。


院长唐金海教授也在会上向广大患友们送去了真挚的祝福。他表示,今天看到这么多肝移植患友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活动,非常欢欣鼓舞。患友们是不仅先进医疗技术的获益者,更是以王学浩院士为首的医务人员团队数十年来,用辛勤汗水浇灌的丰硕“成果”。


院长唐金海教授讲话


肝友会的活动形式非常好,不仅密切了医患关系,使得双方更加融洽,更重要地是能够更好地为患者们做好后继服务。正如王学浩院士所说,肝移植术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患友们应当和医护人员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保持随访,科学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


现场许多肝移植患友也分享了自己移植后的心声感受。

 

“救了他就是挽救了全家”

2005年,46岁的张晓峰是一位晚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伴肝性脑病II期,辗转多家医院后,都表示预后不佳,唯一的希望是进行肝移植手术。夫妻俩报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我院肝移植中心王学浩教授,由于患者病情危急,等待供肝已经来不及。此时,患者的妻子张萍勇敢地站出来表示愿意献出自己肝脏的三分之二来挽救丈夫的生命。


王学浩教授团队经过仔细评估后发现:患者妻子体重远低于患者,肝脏重量相对比较小,如按常规取左侧肝,供肝会太少不能成活,如按受体的需要取右侧肝,供体的肝脏将至少被切除65%至70%,还包括切除肝脏的重要血管——肝中静脉,供体的生命安全将可能受到威胁。


此外,由于右半肝血管、胆道解剖的特点,加之切取肝组织量大,获取扩大肝右叶作为供肝的手术难度极大。王学浩教授带领团队顺利切取了供者2/3以上的健康肝脏,包括肝中静脉,历时14个小时成功为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手术,术后供、受体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这是中国大陆首例扩大右半肝供肝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


今年正好是这对夫妻携手共度的第30个年头,再谈起11年前的患难与共故事,作为小学老师的徐萍说道:11年前,我头上有“三座大山”:女儿面临高考,儿子正在上高一,丈夫又生死攸关。这个时候,我必须选择坚强,必须站出来!因为救了他,就是挽救了全家!


如今,张晓峰夫妇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讲堂,生活比从前更加从容。一对儿女已经成家立业。经历这一切以后,更多的是珍惜和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恩所有的医务人员救命之恩。徐萍说:“有一次记者拍摄我,让我做一个流泪的镜头。我没法儿流泪,因为我现在的生活太幸福,我只有笑容!


 

我对女儿说: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感恩


2000年,泰州姜堰市小伙子钱华出现了严重的肝硬化腹水,这是他长期罹患乙肝引起的。为了治病,家里已经倾其所有,然而病情依然在恶化,躺在床上的他,腹水逐日增加,已经不能下床。唯一的希望就是实施肝移植手术。


然而在10多年前,咨询不发达,“肝移植”三个字对来自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闻所未闻,手术风险有多大?钱华的这一系列顾虑在见到王学浩教授后统统打消。王学浩教授和他的医护团队集合医院麻醉科、监护病房、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科等专家,仔细研究了病情,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成功为其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义诊活动现场


术后钱华恢复良好,很快就出了院,一年后就工作了。之后他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2003年,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又添了一位“小公主”。钱华不仅是该院第一例异体肝移植患者,小宝贝诞生后,钱华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国内第一例肝移植生子的人。


钱华现在和健康人一样,心态特别好。他从不把自己当做病人看,当初他选择做肝移植,就是希望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现在他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对生活态度也更加积极乐观!他说:“所谓幸福,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完整的家庭。而这一切都是王学浩教授给予我的。


”现在,这个小家庭的已与万千家庭无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女儿成绩优异,在扬州市重点中学的重点班!谈到女儿的教育问题,他说:“我告诉女儿,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感恩!”

 

新会长陈礼军:这是一份光荣的责任!

来自扬州,今年51岁的陈礼军先生在今天的肝友会活动中被患友们选举为了新一任会长。陈先生坦言,担任新会长,责任大于欣喜。作为会长就是要成为患友们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桥梁,加强医院、医生和患友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陈先生告诉仁医君,5年前他被查出因为乙肝引起的肝癌晚期,当时家人和他非常崩溃。曾经做过一次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不想2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


“当时我很绝望,不知道如何是好。幸亏有个朋友介绍了一位2004年在省人民医院张峰教授处做肝移植的患者,看到那位患者做完手术后健康开心的生活,更加坚定了我做肝移植的信心!于是我在网站上查找各类肝移植手术的信息,并找到了张峰主任医师,在张峰主任医师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移植手术!”


肝友会全体合影


术后的陈先生不仅重拾健康,而且还在北京开办了一家公司,事业也渐渐有了起色。康复后的陈先生也很热衷于公益事业,当他看到许多患同样疾病却四处求医的患友后,萌发了借助信息渠道组建患友群,于是他组办了“开心茶馆”肝移植患友群,在王学浩院士的支持下,在群里多次开展专家视频讲座和互动活动,得到了广大患友的认可。


陈先生告诉仁医君,当选为新会长后,他最大的心愿除了为广大患友服务好,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外,还希望成立一个肝移植患友互助会,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爱心人士能支持这项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更多的患友。

王学浩院士重点提醒:

肝移植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访,切不可擅自停药


会上,王学浩院士、吕凌副教授分别以《关于提高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探讨》、《移植免疫耐受与长期存活》为题,为肝友们进行了健康讲座。这也是患友们普遍最关心的问题。


吕凌主任医师讲座中


王院士指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获得长期存活的关键。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慢性肾衰、心脑血管疾病、感染、骨质疏松等。有些肝移植患友术后从不到院随访,并且擅自减少或者停用药物,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还因此失去了生命,令人遗憾。因此,王学浩院士特别提醒广大移植患者,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并坚持服用免疫抑制剂,根据医嘱定期随访,切不可擅自停药 ,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


王学浩院士授课


王学浩院士表示,“患友们健康幸福的生活就是医务人员最大的成就。此次肝友会中,移植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0年以上的有50多人,其中最长存活年限已经达到17年,除此以外,肝移植术后结婚生子的也有10余人。


患友会上,新会长陈礼军还代表肝友会的广大患友们,向王学浩院士团队赠送了一幅由著名书法家陈金纯先生所写的“仁心妙术杏林典范”的牌匾以示感谢。


肝友们向王学浩院士团队赠送牌匾



向肝友赠送《我和省人医的故事》系列文化丛书


会后,王学浩院士在接受仁医君采访时说道:我国每年约有数十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仅有1万多人。目前我国肝源主要来自“活体肝移植”(亲体间同血型捐献)及“DCD捐献”(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无论“活体肝移植”还是“DCD肝移植”都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表现。“DCD肝移植”是国家卫计委广泛普及提倡的移植方式,但因为我国启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工作时间不长,民众器官捐献意识不强,目前捐赠数目还远不能满足临床患者需求。因此王学浩院士呼吁,开展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工作是推动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需要全社会关注与支持。


责任编辑 / 周宁人

供稿 / 吴倪娜、董菊、李梦芸

排版 / 褚泽群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转发与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